寒风来袭 · 说说冬季古琴保养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1.远离暖气 暖气在北方很常见作为政府福利民生工程,暖气在人们心中就像水电一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须保障。一般有暖气的屋子室内的水分会被暖气蒸发。古琴很怕暖气,这和生漆的特性有关。生漆喜欢又湿又热的环境,湿度不够古琴就会出现裂纹。(Ps:别说古琴,皮肤都会裂。)所以大家尽可能的避免暖气。惹不起咱躲得起。 2.购买加湿器或洒水 实在避免不了暖气怎么办?那就只有买加湿器,保证室内的水分。您好琴也好。如果加湿器也没有的琴友那么一个很土的方法就是定时在琴房地上和琴周围撒点水。然后在暖气前面放几盆水。道理一样,保证湿度。你蒸发多少湿度我都给补回来。 3.切勿倒水进琴内 古琴大家都知道杉木面梓木底而漆则是包裹着它们。您倒水进去看上去就像人喝水一样但是其实一点作用没有,该裂还是会裂,反而对木头会更糟糕。木头本身的特性就会吸水,吸水当然会膨胀。这样再老的木头都会变形。琴一变形神也修不了。所以倒水轻则影响音色重则使自己心爱的琴完全离开自己。且倒且珍惜。 4.巧妙的使用“小抹布” 这里“小抹布”指吸水的布。海绵什么的就算了,这东西吸的猛但水分难蒸发。毛巾即可。二个地方用它:第一琴桌上,“龙池”“凤沼”各方一块,然后再放一块在冠角下面。第二,古琴包入琴囊,放入琴箱。在头,中,尾放入三块湿抹布即可。但是千万记得勤换哦。别放一块就不管了。 5.买一些绿色植物 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也能增加水分还能抗击雾霾。而且打扮自己的琴室在练完琴之余修修花草是不是很惬意啊。这种环境练琴的时间都能延长好多。 6.琴弦的保养 我只想说涂凡士林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本人养琴弦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弹”,弹的出包浆那就成功了。也就五个月,弹用功的琴友三个月就搞定。 7.调整对“琴裂”这件事的心态 如果您的琴不幸裂了。您也别紧张。我了解这种感受。作为斫琴人我比您更纠结。我想说没事。一般大厂家和有良知的人都会为自己的作品负责的。但是您贪图小便宜在淘宝买那些没印章的琴我只能说听天有命咯。印章都没有谁认啊。修琴不是一件坏事。古人讲琴越修越好。您别裂了一点就呼天喊地的。只要不影响弹奏您接着用,等过完了冬天该裂的地方都裂了您再修。这样一次修好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就没有后患了。 8.选购断纹琴 就一个道理,您听过有人说“我家老琴裂了”吗?。什么那是断纹琴。就是琴裂了,裂的很多,裂的漂亮,裂出了艺术,就是断纹琴。但是一般需要300…

古琴艺术的文化个性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乐器,它承载着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由于古琴本身系统的稳定,使它在本世纪东方音乐的:“改革”浪潮中,仍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个性,没有被西方音乐所“污染”,在当代社会中仍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模式。研究古琴文化,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我们现今认识上的区别于一般音乐模式的另一种音乐文化模式。这在世界发展呈多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为了更好地了解古琴的文化模式,我们可以拿一些西方乐器作为其参照,作一小小的对照。 一、古琴有3组八度的音,钢琴有7组八度的音,显然在音域方面,古琴是无法与钢琴相比,但在音色方面,钢琴同样也无法与古琴相比。古琴在散音、按音、泛音音色各具特色,钢琴音色就比较单一了,这是西乐重音域而中乐重音色的一种体现。在其它中西乐器中也很明显地存在这种特性:如西乐弦乐组中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司等,其区别依据主要是音域的不同,而中乐弦乐组中的京胡、板胡、高胡、二胡、四胡、擂琴等,虽然也会有音域上的区别,但更重要的区别是在音色上。在其它如铜管组、木管组、弹拨乐组、吹打乐……等都有类似的区别,即使是歌唱艺术也不可避免受到这种影响,西方歌剧的角色分类以音域划分,如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等;而戏曲角色在歌唱上主要依据音色分类,如生的大嗓子,旦的小嗓子,净的粗嗓子等等。 二、钢琴演奏手法固然很多,但它每个键盘所弹出的音都是固定而且静止不变,古琴则通过左手的吟猱绰注等手法,使每个弹出来的音随着演奏者的情绪而变化多端。一个个单音的丰富变化可以引起每一句旋律每一个乐段的变化,每一次演奏也很自然是变化的,它不是一段固定不变的旋律,装饰音与骨干音的界限并非绝对不变。中西其它乐器也有这样区别,在西方乐器中,钢琴、竖琴、管乐器(长号例外)、吉他等每根弦(孔)发出的音都是固定的,但象小提琴那样指板上没有品位的,有条件象中国传统音乐那样单音丰富变化,却也不作这样的变化训练与演奏。反观我国传统乐器,却处处强调旋律中每个音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能静止不变,除了象三弦、胡琴这些无品位的乐器擅长这种演奏外,许多只能演奏稳定单音的乐器,如笛、箫、琵琶、筝……等,也发展大量演奏手法来促使每个单音运动起来:如笛箫中的各种倚音、唤音、豁音、带音、叠音、涟音、敲音、各种颤音、擞音、回音、领音、历音、剁音、波动音、各种滑音、震音、抹音、琵琶音演奏中的左手推拉,吟猱绰注、纵、撞等手法,筝的点、按、纵、送、攫、滑、操、游等手法,这些丰富的演奏手法,目的只有一个,即是将每一个静止的音,变成有动感的、丰富变化的音。每一个单音的丰富变化,势必引起整个乐句、一个乐段、一首乐曲内容情感的丰富变化。中国民族音乐大量存在着“一曲多用”的形式,即是这种现象的产物。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作曲,而是群体创作,在乐曲流传过程中被不断的演衍,各个演奏者都可以真正地把自已的思想情感、习惯溶于音乐旋律中,去操作音乐。这就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开拓了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方式,促进音乐的发展。从细腻委婉的《风吹荷叶煞》四小节演化为气势雄壮的《夜深沉》,京剧曲牌《柳青娘》和广东丝竹《柳娘三醉》大概只有将曲谱列起来才勉强看出原是同一首曲子。不仅器乐是这样,歌唱艺术也不例外,戏曲流派唱腔就说明这一点。一位当代音乐家曾在文章中描写他在延安地区采风的经历:他在一位歌首家中住了三天,把这个歌手所能唱的所有民间歌调以记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但在以后的某一天,在乡村集会中却又听到该歌手唱出一段很迷人的,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旋律。当音乐家要求歌手重唱一遍以便记录时,歌手却指着他记录本中某一首说,你已经记录过了。音乐家正纳闷为什么这两首音乐会有如些大的区别时,歌手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你记谱时是坐在我家炕头上我唱你记的,没什么激情。今天可是我们村里的喜事,我又喝了酒,自然唱来就不一样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在中国传统音乐里因为演唱者个人情感的不同会对音乐旋律变化起着多大的作用,和传统音乐中为了音乐与心灵的完美结合是多么强调演唱者自身的创编能力。 三、古琴与钢琴所使用的乐谱不同,钢琴采用的五线谱是非常严格的音阶谱,古琴使用的减字谱是非常细致的手法谱。乐谱作为一种文字是记录音乐旋律的工具,但这只是文字(乐谱)的显示功能。更重要的隐性功能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由于成年人的头脑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所以,采用何种语言,文字(乐谱),实际上并不单单是一种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采用那种思维方式的哲学、文化问题。某一种语言,文字(乐谱)所形成的思维方式,都决定了某一种相关文化特征,除非想彻底消灭这种特征,否则,就不能以任何借口否定该种文化的符号--语言,文字(乐谱)。从思维方式而言,五线谱规定了绝对音高和绝对音长,它对旋律进行是严格限止,固定不变。只要你能准确的演奏出它规定的旋律,用什么手法问题不大。减字谱正好相反,它规定了用何种手法演奏,而对旋律运行不作绝对固定,但旋律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手法的变化。因此,这种乐谱不会死死固定什么,我们常可以看到同一首琴曲在不同琴谱上的各种差别。所以,相对五线谱而言,减字谱呈现的是一种柔性结构,它不规定音乐表达的固定内容和情感,这就更接近音乐艺术的本性——音乐是模糊性艺术——其魅力就在于此。 四、古琴文化与西方职业演奏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古琴文化的非职业特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应该准确反映人类自身希望与情感,而这种要求只有在艺术创作中彻底抛却世俗功利心才能达到,演奏者对音乐的感情才可能完全投入,反之,心里想着这次创作和演奏会给自已带来物质上的利益,只会给真正的艺术创作带来负面影响。东西方音乐家们都有这样的共识:非职业的演奏是音乐演奏的最高形式。但真正能完美的作到这一点,大概只有古琴艺术了。古琴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盛行非职业化演奏。到了宋明以后,几乎非职业化演奏占了古琴演奏的全部,古琴演奏的目的完完全全成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需要了,一直延续至今。正因为这一点,古琴艺术才会在传统社会里有着重大的地位和作用,才可能有“君子无故不撤琴瑟”之说,才可能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四大修养”之首。 古琴艺术到了非职业化演奏时期,才可能使古琴本身成为全社会的乐器,不象其它乐器主要的只属于少数职业艺术者把持,由此古琴文化的特性自然就会朝着适应非职业化演奏的要求发展。与其它乐器相比,它音量轻,琴曲内容尽管很深刻和深奥,而技巧却相对简单,要演奏好古琴,文化修养的功底要大于机械性的技巧训练,这更有益于琴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减字谱的思维基础是日常生活经验为主,不象五线谱需要大量音乐常识的学习与训练。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古琴艺术是一种全社会的音乐,它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而并不适合表演的需要。 非职业化音乐演奏的倾向也存在于中国其他传统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这类材料的记载。据《战国策》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首都临淄就出现了“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景象;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与文人士大夫音乐也大量有非职业演奏的情况;封建社会结束后,宫廷音乐也开始由职业转为非职业化的演奏;就是职业性目的很强的戏曲和曲艺,也存在大量的“票友”现象,成为推动戏曲曲艺音乐发展不可小视的力量。可以说,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音乐更适应非职业化的音乐演奏,值得重视的是:这种音乐文化模式所产生的辉煌成就,并不比西方音乐的成就低。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阳春白雪》背后的故事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曲《阳春》(演奏者:吴景略),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龚一先生谈藏琴和传琴的故事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世界上凡能对历史作一点说明的遗物,大多会有人收藏,一张经历千余年数百年的传延,又大抵历传文人名家之手的古琴,则更是受琴人行家青睐。 古琴与一般乐器不同,不少古琴有着各自象征性的高雅诗意的名字,如“九霄环佩”、“春雷”、“虎啸”等。北京故宫所藏的“九霄环佩”、“玉玲珑”、“大圣遗音”、“飞泉”等几张唐代名琴,不论年其年代、形制、音色堪称奇珍,早已举世闻名。古琴的民间收藏则更是可观,一般弹琴有点年头的琴人家藏大都会有明琴或明代以前的古琴。仅我所见北京的唐琴“春雷”、“长风”、,沈阳的“飞瀑连珠”,天津的“隋珠”、“老龙吟”,扬州的“马琴”(无琴名,因系北宋马希仁制,琴人习称“马琴”),香港的“飞泉”,上海的“松石间意”、“铁鹤舞”及本人所藏的“蕤宾铁”、“正吟”等古琴,都是名贵而难得的珍品。每当高朋好友往来时,捧出宝琴敬请观赏弹奏以尽雅兴。所以收藏古琴如同收藏名画一样,是历代琴家文人的一种雅玩,虽清淡却意趣无穷。 琴家爱琴虽不能说都是视琴如命,但远远胜过于珠宝金银的说法是不夸张的。沈阳顾梅羹先生所藏的“飞瀑连珠”,是一张明代名琴。桐面梓底周身漆黑光泽鉴人,腹款“皇明宗室云和道人亲造”,蛇腹断纹清晰精美,音色清越圆润。其主人爱不释手琴不离人,即使为避战乱逃难时,顾老置家产不顾只身一琴奔南走北,可见其一腔琴情。数年前曾听四川长者说及50多年前成都琴家裴铁侠的一件轶事:裴丧偶,地方一家藏名琴的绅士慕裴名而许女婚嫁,而裴则慕其藏琴提出要以此琴作为陪嫁即答应婚娶,这真是“项庄舞剑“意在琴也。 我所收藏的宋琴“蕤宾铁”也有一段故事。七十年代初“文革”后期,古琴尚属要扫除的封建主义的“四旧”范围,一般人弃之犹恐不及。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蕤宾铁”琴,满身斑疤,一派残破之相。然12个金徽尚存(只缺第十三徽),断纹清晰,叩击板面,声音古朴松透,非一般平庸等级,估计会有一番来历,因此急不可待地用当时尚属可观的代价购得。自此以后翻读琴书古籍时常留意有关“蕤宾铁”的片言只语。时日不负我,数年之后终于探得它的“身世”,原是杭州玛璃寺住持芳洲法师所藏的两张琴中的一张。元人张伯雨有“蕤宾铁琴诗并序”称曰:“……其蕤宾铁之谓欤芳洲所蓄,琴体制合古篆铭特佳,近代所希有,因发其义赋诗一章……”《琴史续》引《蕤宾铁琴图题咏》的记述则更为详实:“……四方贤士过西湖之上,必往访之。芳洲对客拭此琴,蛇腹绚烂光彩射几席,手拂指调,响振林木,清越高亮……”类似内容在《西湖志》上也有记载。而我收藏的“蕤宾铁”琴正符合了记载中“体制合古”“篆铭特佳”“清越高亮”等特征。查悉芳洲法师为元初时人,那么“蕤宾铁”琴当为宋琴无疑。 古琴的流传历来有两种方式,一为买卖二为传赠。前者无须厚非,智者仁者各有所见,而后者却是值得大加称道的。南京的著名花鸟画家张正吟先生是我学琴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藏四张古琴,他爱琴也爱学生,为了“发挥古琴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将三张琴赠与三位得意弟子。传给我的是一张无名琴,先生在赠送时及后来发表的文章中,都曾提及“相传是宋李清照遗物”。琴背原刻有两行阴文鎏金隶书楚词体诗句:“□山之桐,斫其形兮,冰雪之丝,宣其声兮。和性情兮,广寒之秋,万古□兮。”文字镌刻十分俊美。因本无琴名,后征得张正吟先生同意,刻琴名为“正吟”,一则为谢恩师,二则以永不间歇地弹奏吟响之意作为自勉。 我的另一张宋琴“春雷”是受赠于两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人李剑华胡秀枫夫妇,近20年的交往中他们对晚辈的我及我全家关心倍至。每次登门拜访时,二老与我讲通鉴、通史、红楼、史记,乃至剧本、音乐的创作评论,使我获益良多。女主人少时也曾习弹古琴,后藏“春雷”琴一张。十余年前曾请北京古琴家鉴定,认为是一张音色上好的宋琴。某一日闲谈时,女主人很平淡地问了一声:“‘春雷’琴音真的好吗?”我答道:“确实是张好琴。”随后即是一句我意想不到的话语:“那就送给你!”一段时日后老人还来电催我去取琴。我总以为以琴相赠是一件大事,因此建议举行一个小范围内的授琴仪式,以示庄重及对两位前辈的敬谢。琴主人又淡淡地说:“宝剑赠与壮士耳!无需仪式,拣个好天气你来拿去。”多年的交往,使我对老人有不少了解。 他们和“正吟”琴主人张正吟先生一样,珍视传统道德,热爱传统文化,希望年轻的一代能接好他们的班,好好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以,我受赠的两张琴不在于“相传李清照遗物”是否确凿、宋琴名贵到何等程度,而在于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尚和可贵,同时也深感自己的“以光琴道”的责任。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细说古代古琴九大门派之别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在古代,不同的古琴演奏人都有不同的派别,其中大致的可以分为以下派别: (一)浙派 派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始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二)虞山派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始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三)广陵派 派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四)浦城派 派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五)泛川派 派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张孔山 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丁承运等。 代表琴曲:《凤求凰》、《雉朝飞》、《梁父吟》、《当归》、《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六)九嶷派 派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七)诸城派 派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八)梅庵派 派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九)岭南派 派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始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此外,可编辑任何与斫琴、学琴、买琴、藏琴有关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有问必答! ======= 敬请关注…

易忠簶先生旧藏朱熹琴拓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易忠簶先生旧藏朱熹琴拓。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琴桌 · 琴砖 · 琴几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琴桌随琴器而生,此外还有琴几、琴架、琴台,为弹奏者演绎美妙音乐不可或缺,自然也就成了颇具人文雅趣之物。 琴桌的样式在古代绘画中常常出现,由于专为弹琴而制,故工匠以琴而作,有大有小。专业的操琴者,讲究有张漂亮而又适宜弹奏的琴桌。专用琴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矮。 专用琴桌与普通的桌子的规格不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低;反之,琴凳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一般的琴桌长100—110厘米,宽40厘米,高70—72厘米。另外,也有端头处开槽(放置琴轸用)的大号琴桌。专用的琴桌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宋代赵佶的《听琴图》中所绘的琴桌,面下设有音箱,四围描绘着精美的花纹。 明清时期的琴桌大体沿用古制,尤其讲究以石为面,如玛瑙石、南阳石、永石等,也有采用厚木面做的。除了这些以外,更有以郭公砖代替桌面的。因郭公砖都是空心的,且两端透孔,使用起来音色效果更佳。还有填漆戗金的,以薄板为面,下装桌里,与桌面隔出3—4厘米的空隙,桌里镂出钱纹两个,是为音箱。桌身通体线刻填金龙纹图案,华丽而又实用。 …

小议“繁手淫声”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一)繁手淫声江湖琴 《西麓堂琴统》说:“声省则质,而合繁则不合雅势焉。” 《太古遗音》说:“下指不欲粗暴”,“曲调雅正,不挟淫哇”。 繁手淫声,为很多江湖琴者所乐道,但自古以来皆为诸琴家所反对。 一般所说的江湖琴者,是指以艳声媚耳取悦于人的弹琴人。他(她)们弹琴,往往并非真正是为了完…

古琴 · 斫琴史简述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弦乐器之一,古时称为“琴”或“瑶琴及“七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