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浓情更浓 ·《春晓吟》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曲《春晓吟》,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春晓吟》属中国古琴名曲之一。最早见于明代<<西麓堂琴统>>(1549)。表现了春之欣欣向荣的景象。共三段,《二香琴谱》认为它“和平、中正、大方”,为诸曲之冠。   《春晓吟》篇幅不大,结构完整,韵味绵长,颇具琴味。古琴曲中,炫技的曲子往往声多韵少,在音乐性上固然很能抓人的耳朵,但总与琴味有隔;而某些短小的,或者技法并不高难的曲子倒能充分体现出琴曲那清微澹远的意境,如《平沙落雁》、《良宵引》、《春晓吟》、《碧涧流泉》、《孔子读易》等。…

商业化背景之下的琴乐危机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进入21世纪以后,一向冷清寂寞的琴坛逐渐变得热闹起来。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在社会商业化的大背景之下,古琴逐渐开始从书斋、庭院走向大众,走向市场,从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乐器转变为部分琴人挣钱和追名逐利的工具。一些琴人,以普及、发展、传承、保护的名义,…

刚与柔 · 论古琴的右手取音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古琴演奏的最大变化,就是钢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丝弦。钢弦和丝弦的差别正如成公亮老师在《漫话五十年来的琴弦》一文中所说:“无论散音、按音、泛音,传统丝弦出音开始之‘音头’有一种冲击的瞬间,‘音头’出现之后很快地变为稍弱的音量;而钢弦的‘音头’相对比较‘钝’,延续的时值相对…

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下)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九)她让一个“显晦无常”的领域明朗化   琴乐中有一种表现形式,非常古老,但遗失最多,王迪对于现代学的最大贡献之处,恰恰就在这里。“琴歌”记载很早,《尚书·益稷》便有了“搏拊琴瑟以脉”的第一笔。“闻弦歌之声”(《论语·阳货》),“弦诗三百”(《墨子·公梦》)等语录,层出不穷。   《诗经》是用琴瑟等乐器伴奏歌唱的,《史记·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四川出土的汉代陶俑,不仅仅双手作抚琴状,同时还神采飞扬地张口作唱歌状。当代琴歌研究始于査阜西,早年习琴就是从唱歌开始的,他写道:作为一个琴人,我是从琴歌学起的,我从十四岁到二十七岁,一直是弹必有唱,后来有人教我“归口虞山”,我就不敢当众演唱了。当我开始弹《忆故人》和《梅花三弄》两个无词琴曲时,我在情绪上还多少有些抵触。我很怀疑,一个琴曲没有词,怎能知道是些什么意思呢?后来到任何地方遇到的琴家,几乎全是只弹而不唱,我才噤若寒蝉,怕人轻视我是“江湖派”。   査阜西在琴歌技术上推崇“乡谈折字”,“乡谈”是方言,”折字“是用方言演唱,即把”四呼开合“和”四声阴阳“折转到发音上,使人听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唱出诗歌三百篇、器乐声乐结合的古老品种,到了20世纪50年代”古琴普查”竟然不足十首!面对一路下滑却魅力无穷的领域,王迪奋然起身,勇于承担,几乎是独自挑起了“捡石补天”的使命。通过她,我们知道,原来保存的三千余首琴曲中“琴歌”就有五百余首(包括不同唱词的300余首),分量居六分之一,可谓传统声乐艺术的最大宝藏。   所以,致力于琴歌的挖掘、打谱、研究、推介,成为她一生投入最多也是成就最大的事业。在同辈人中(几乎是唯一例外),在多数人认为不能为的区域找到了一片大有可为的学术空间和艺术空间。某种程度上说,琴歌就是她独立门户的标志,就是她立于当代琴学无可替代的玉树临风处。   1983…

记谱与打谱 · 情感与律动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艺术作为一种文人音乐,集中凝聚、浓缩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古琴谱式因人、因情、因时而异之相对性,正与中国文人所追求的超然物外、清远空灵之意境深相契合。…

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中)

(五)从外国到中国来记录琴学的人 瑞典汉学家和琴家林西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