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公益课—颐和琴社秋季特别活动

古琴公益课—颐和琴社秋季特别活动

 

课程内容:

  1. 古琴文化介绍,古琴弹奏基本原理。
  2. 左右手基础指法训练。
  3. 泛音的指法及练习、古琴调弦法。
  4. 琴曲学习(开指曲目《仙翁操》)

     

     古琴初级课程四节,每节六十分钟,每周一次课。 琴课为一对一教学,原价三百元一节课,共值1200元。为使更多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特举办秋季公益活动,只需 关注公众号并转发此条文章,学费全免!

 

师资介绍:

琴课由古琴文化网创始人、泛川派资深琴人邸聆桐先生亲授。

邸聆桐先生,师从我国著名古琴、笛箫大师孙贵生先生,跟随孙先生潜心学习传统古琴演奏、律学、打谱等十余年,对琴史、琴论及律学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古琴公益课—颐和琴社秋季特别活动

邸聆桐演奏《碣石调·幽兰》

 

        邸先生演奏风格古朴中正,醇厚宽和,由他主授的课程,除了演奏技法的教学,更是一种素质、内涵的培养。本着“决不速成”教学理念,扎实打好每个学生的基本功,循序渐进,并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对古琴演奏及古琴文化的学习,提升审美,修养心性,深层理解中国文化之精髓,使琴声琴韵深入灵魂,让古琴的陪伴,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颐和琴社

taiguyihe

       颐和琴社是北京太古颐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专业从事古琴文化传播、古琴传习教学、琴学理论研究、斫琴工艺研究的专业机构。颐和琴社公众号为各界琴友提供琴学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文章,欢迎琴友关注订阅。

                              古琴公益课—颐和琴社秋季特别活动

 

颐和琴社   古琴传习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微信搜索:taiguyihe

客服电话:13260331817

 

始发于:古琴公益课—颐和琴社秋季特别活动

溪山琴况(二)

一曰静

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

声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声希则知指静,此审音之道也。盖静由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有物扰,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

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如爇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岕茗者,荡其浊而泻清。

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联系电话:13260331817

客服微信号:yiheqinshe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颐和琴社

査阜西藏琴(二)

此琴为神农式,琴体阔大厚重。琴通长 124cm,隐间 115.2cm,肩宽 22.2cm,尾宽 17cm,厚 7.6cm。肩在三徽处,背面尾部浑圆。八宝灰胎,表面朱、黑两漆,颜色斑斓。圆形龙池,方形凤沼。琴背池上刻『一池波』三字。

 

 

1963年查阜西先生得此琴后,十分欣喜,邀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的琴友共赏,大家品评后,泛川派古琴大师沈草农先生,作诗一首纪念,并拟文记之

「春风吹绉岂干卿,底事当时此定名。应有游鱼争出听,曾翻太液浪花生。阜西得旧琴曰:一尺波」

琴面破损有空如□,益堂为修复之,天衣无缝,雅韵重赓,巨眼神工,一时瑜亮,喜题俚句,并志鸿爪。癸卯首夏草农识,益堂镌,阜西藏。」

生动记录了古琴历史上的一个宝贵镜头,使这美好的瞬间之事成为永恒。

 

查先生弹奏一池波

 

龙池下刻大印两方,一文字残损,已不可识。一为唐凯满汉合璧印,这种印,金石家称之为「 合璧印」 。唐凯,清雍乾时期著名藏琴家,其藏琴皆落此章。然传世唐凯藏琴仅七床,管平湖旧藏「猿啸青箩」即在此中,而此琴无论从其形制工艺,还是其声音的质量,无疑应为七床中之名器。该琴按弹之下,来去自如,音色淳厚通透。不愧为「十大名琴」之一的胜名。

 

2011年保利秋拍一池波以1725万元的价格成交,当时笔者也曾前往观赏,此琴当为宋前后所制,后经修补,两侧贴木扩大,形制奇异,声音非常醇厚、通透。属于奇琴一张。

 

2011年保利秋拍,一池波以1725万元价格成交

琴社藏有一张朴云子先生斫制的仿一池波神农式丝弦琴,声音也是醇厚通透。竟和一池波声音有几分相似。

 

附传世唐凯之琴及其相关记述
余所见所闻的传世古琴中,刻有满汉合文唐凯的琴除上述“猿啸青萝”琴外,还有六张,兹一一记述于后:
1、“‘海天秋月’凤势式,黑间栗壳色漆,发流水,蛇腹、牛毛断纹,琴背黑漆遍现稀有之龙鳞断纹,铭刻:轸池下刻篆书‘雷音’、‘海天秋月’,其两侧刻行书‘鹤舞’、‘龙吟’,题名下刻对联一付‘灵籁一天白鹤舞,深潭千尺老龙吟。’龙池下方刻篆书五字“横琴山房藏”。器形宽大浑厚,尺度为传世唐宋琴之冠,发音润古透匀、宛若钟鼓余韵悠长,允称北宋佳制。”(图文均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香港得音琴社2004年3月出版《海天秋月》图册)
2、“‘鸣冈’奇异式,通体朱漆发流水及牛毛断纹,龙池内墨书两行:‘大清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龙湾村叟松涛’。轸池下横刻‘霜钟’二字,下刻楷书‘呜冈’二字,龙池之上及两旁刻行楷小字九行,文为:‘此琴原式仲尼,其音古淡灵透,因漆木损坏遂重加修补。’见内书‘大宋咸淳乙丑岁前午月端阳后十日,命匠郑氏斯于此君轩’。琴名‘玉龙’,琴底刻有‘鸣冈’□迹。余重之选式见谱中云和式样虽别致,恐未尽善,故窃取云和□意改斫似觉合式,可为传世之珍器耳。并刻‘唐凯’满汉合璧小印于后。龙池下方刻行书大字‘松涛’二字,下刻‘唐凯’满漠合璧印与篆书‘龙湾村叟松涛’朱文大印两方。”(图文见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8年10月版《古琴荟珍》)
3、“‘一池波’神农式,琴体阔大厚重,肩在三徽处,背面尾部浑圆,八宝灰胎,表髹朱黑两漆,颜色斑斓,圆形龙池,方形凤沼。琴背池上刻‘一池波’三字,下有近人沈草农题诗与识文:春风吹绉岂干卿,底事当时此定名。应有游鱼争出听,曾翻太液浪花生。阜西得旧琴曰一池波,琴面破损有空如□,益堂为修复之,天衣无缝,雅韵重赓,巨眼神工,一时瑜亮,喜题俚句,并志鸿爪。癸卯首夏草农识,益堂镌,阜西藏。”池下刻大印两方,一为唐凯满汉合文印,一文字残损已不可识。按此琴为查阜西先生写《奇琴猿啸青萝》9年后以重金得自北京后门文物店。(图文见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中国古琴珍粹》
4、“石上清泉”琴,乃当年在北京古琴会会长吴景略先生家中所见,据云系为天津琴家李允中先生所修。琴体硕大,有唐凯合璧印,未及细看,仅记其大略如此。
5、“洞箫”琴仅见“海天秋月”琴说明文字中有此名列于唐凯藏琴之内。
6、“松篁戛玉”此琴也未曾见过,知为岭南琴师杨新伦先生所藏,先生故后,琴归广东省文史馆 。但此琴在杨时百宗师所著《琴学丛书·琴话》中作了记录,文曰:“‘松篁戛玉’题云:余素性好琴,见谱中再有唐李沂公。勉制‘百衲’‘韵磬’‘响泉’三琴自宝与家,余得‘百衲’一张,音声圆润极其灵活,但木质朽败几不能胜指遂改斫式样,抚之有‘松篁戛玉’之声因篆四字于后以传不朽,并以‘响泉’、‘韵馨’,未得为恨云。款署‘唐凯’二字,无年号不知何时人。据此,则李勉‘百衲’已经蜕化人间,惟此琴极大而重,内漆以朱甚坚,断纹大蛇腹亦甚少,全不类唐物,竟必为‘松篁戛玉’之赝鼎,讹为沂,琴谱中多有用之,‘松篁戛玉’亦非篆书,解者以篆为刻是或然耶。”文中收录了唐凯的题记全文,且说明他已将唐代李勉的“百纳”琴作了加工改造,原来唐琴的重量、尺寸、断纹都改变了、虽然没有讲声音,声音当然也变了,这说明了“松篁戛玉”的大略情形。
上述传世的七张刻有唐凯印款的琴中,只有两张在唐凯的铭刻中说明是用唐宋古琴所改造,即“松篁戛玉”与“鸣冈”。“一池波”在查先生购藏之前,是北京年轻的收藏家曹恒武君所收藏,余曾多次见之,就其漆胎剥落处可以看到也是用古琴镶边加宽的拼合器,但未经剖腹故不知古琴有无说明年代的腹款。至于“猿啸青萝”据查先生所记“底面胶合之线逾三指”的情形来看,当亦系两侧加宽之琴无疑。

 

 

颐和琴社   传统古琴传习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微信搜索:taiguyihe

客服电话:13260331817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颐和琴社

査阜西藏琴(一)

霜镛琴

 

连珠式,琴体浑圆秀丽,木质深黄古老,黑褐色底漆,鹿角灰胎,内杂金末,漆质较硬,大小蛇腹断,间杂冰裂等细纹断。肩在三徽处,面圆弧,尾较宽。琴背项间写有琴名「霜镛」两字,圆形龙池与凤沼。腹内无题款。按弹之下,手感颇佳,其声洪松透润,颇带古风。上世纪五十年代查阜西从北京某古玩店得此琴后,爱不释手,曾尽屏去他琴,经常抚弹,并认定该琴为其藏琴之冠。

 

《查阜西琴学文萃》中记载到

今夏厂肆晋秀斋贾济川为某藏家(贾不肯道其姓名)以十五万元向余脱售者,连珠式,两池圆形,全身流水断,类唐制,以其作金石声,故以霜镛名之。
霜镛:唐或宋野斫琴,流水黑漆连珠式,晋秀斋送来,为余名琴之冠,象其音命名霜镛,存壁。

颐和琴社   传统古琴传习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微信搜索:taiguyihe

客服电话:13260331817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颐和琴社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颐和琴社

溪山琴况(一)

一曰和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辩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众音之窾会,而优柔平中之橐籥乎。论和以散和为上,按和为次。散和者,不按而调。右指控弦,迭为宾主,刚柔相济,损益相加,是谓至和。按和者,左按右抚,以九应律,以十应吕,而音乃和于徽矣。设按有不齐,徽有不准,得和之似,而非真和,必以泛音辨之。如泛尚未和,则又用按复调。一按一泛,互相参究,而弦始有真和。

吾复求其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欲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篇中有度,句中有候,字中有肯。音理甚微,若紊而无序,和又何生?究心于此者,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务令宛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矣。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如右之抚也,弦欲重而不虚,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左之按弦也,若吟若猱,圆而无碍。吟猱欲恰好,而中无阻滞。以绰以注,定而可伸。言绰注甫定,而或再引伸。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凝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

要之神闲气静,蔼然醉心,太和鼓鬯,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颐和琴社 古琴传习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颐和琴社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颐和琴社

颐和琴社简介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颐和琴社是由邸聆桐先生发起的专业古琴传习社,旨在传承中国传统的古琴文化。琴社名字中的“和”字正是徐上瀛《溪山琴况》中的第一况,“颐和”就是用七弦清音来颐心养和。

       琴社专业从事古琴文化传播、古琴传习教学、琴学理论研究、斫琴工艺研究。颐和琴社公众号将为各界琴友提供琴学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同时也欢迎琴友们光临琴社,进行琴学交流、组织雅集活动。琴社将努力成为喜爱传统古琴的琴人交流平台,我们竭诚为各位琴友服务。

       琴社地处北京市学院路五道口,毗邻清华、北大、语言大学、地质大学、清华科技园、同方科技园、搜狐媒体大厦等高校和园区,交通便利(近地铁13号线五道口站)。

联系电话:13260331817

客服微信号:yiheqinshe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颐和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