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欲入木”与“弹欲断弦”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按欲入木

所谓按欲入木,是指弹琴时,左手按弦要方正坚实。对这一点,大多琴家们是共许的。

对于琴人来说,“按欲入木”是起码的要求。弹琴之时,要一丝不苟,先要注意音位准确,然后要体味“坚实”之诀。所谓“坚实”,按弦时“必一指卓立于弦中,重如山岳,动如风发,清响如击金石,而始至音出焉,至音出,则坚实之功到矣。”

然而所谓“坚实”,并非是粗重笨拙、胶而不灵,所以在按弦时,非常忌讳中指帮名指、食指帮大指等现象。所以,体味“按欲入木”,也不能不体味一个“滑”字。涩而不滑,也就不是真正的坚实了。

滑与坚实,相辅相成。“按弦虚浮,指必柔懦,势难于滑。”因此,按弦必要坚实。而只知按弦牢重,滞而不滑,也不是真的坚实。所以,若要体会“按欲入木”,“坚”与“滑”都是要仔细体会的。

弹欲断弦

所谓“弹欲断弦”,一般可理解为右手弹弦刚健有力。

有些人认为,“弹欲断弦”作为用力弹弦的强力度,只适合用于《广陵散》等慷慨激昂之曲,而不适合用于一般琴曲。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把“弹欲断弦”仅仅解释为右手用力弹弦的强力度,就已有了一定的片面性。

《西麓堂琴统》说:“凡按则入木弹则弦绝,左手重按右手轻弹之,左手轻按(泛声也)右手重弹之。”这里在说按则入木弹则弦绝时,与左手重按右手轻弹之并言,可见“弹欲断弦”并非仅为右手“强力度”弹弦之意。

就字意而言,“弹欲断弦”确有刚健有力之意。所以,将“弹欲断弦”解释为刚键有力,确是有道理的。而“弹欲断弦”的关键在于用力之道。琴之一道,其刚健有力,妙在用力而不觉。若只知一味用力,以使指势太猛,则露刚暴杀伐之气,如此则只是浮躁粗戾之人弹琴罢了。若更甚者,只求用力之强声,发音不清不洁不和,则去道远矣。

《溪山琴况》说:“‘弹欲断弦,按如入木’此专言用力也,但妙在用力而不觉耳。夫弹琴至于力,又至于不觉,则指下虽重如击石,而毫无刚暴杀伐之疚。”

《琴学丛书》说:“弹琴至得心应手,左右指下,望之不觉其用力,实则进退抹挑,声声具有击鼓撞钟之势,然弹者听者非至精不足语,信乎琴之难也。”

什么才是“弹欲断弦”?不是一味用力而使声音大而强烈,关键是要使声音清脆、干净、充分、饱满。用力而不觉,下指清健脆亮,才是“弹欲断弦”之要。弹琴之时,必力透甲尖,用力而不觉,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发清洌之声,有如金石,音断而意不绝,从中自得非凡意境。

而清健脆亮之功,是操琴之大要,适用于各种曲目。而用力不觉,也自是琴学之用力要则,同样适用于各种曲目。即使是缠绵抒情之曲,其中也同样有力度要求,只是力用不同罢了。

所以,不管是参研何种琴曲,仔细体会“按欲入木,弹欲断弦”这句琴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养护有法 · 也谈古琴的保养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养护有法 · 也谈古琴的保养

第一, 琴弦的保养。

古琴弦主要分为尼龙包金属弦和丝弦两种,古琴的尼龙包金属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老一辈琴家吴景略先生与相关人士研制成功,已广泛使用于今天古琴的习弹演奏,其特点是余韵长、音色干净、价格便宜、易于保养、结实耐用、寿命长、不易磨手,是初学者的首选。还有一种是传统的丝弦,蚕丝所制,优点是音色古朴、静美,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易维护、易断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损伤手指与指甲。丝弦更适合于有一定水平之后、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的琴友。

这里主要说一下尼龙包金属弦的保养,这种弦内部是金属、外皮缠绕包裹尼龙,可以承受指甲的摩擦,质量较好的尼龙金属弦手感润滑。注意不要让硬物、尖锐的、粗糙的物体刮到琴弦,尼龙皮一旦刮破就可能脱丝,整根弦很可能就废了。家里有孩子、宠物的,要特别注意不要让他(它)们碰到琴弦。孩子喜欢把琴当玩具、用手提着琴弦往上拽,这样很可能用力过大将弦拽断。宠物的爪子、牙齿很尖,很可能刮到弦。

初学者在未学习到正确指法前,如果想自己试弹,要注意琴弦的振动方向,最佳方向是使琴弦向前斜下45度或后斜下45度振动,不要使琴弦上下振动,那样会使琴弦直接拍到琴面产生杂音,也会使琴弦变松音高弄乱。 有些品牌的尼龙金属弦,比如质量上乘、相对较贵的“上音”琴弦,较粗的一弦、二弦,因其内部有铜合金,颜色很快会变为一种微红色,开始可能是间杂、慢慢就整根发红,而较细的弦则不发红,这属正常现象。

初学者如果不小心弄断了琴弦,一定要首先咨询老师,告知具体情况,不要自行处理。最好的尼龙包金属弦,目前正品市场价一套也不超过200,单根是三十元左右。而换弦看似容易,没有经验折腾一天都弄不好,可请老师帮忙。如正确使用、保养得当,最细的弦可使用二年以上,粗的弦很可能十年不断。

有时琴弦怎么也拧不到标准音高,绒扣已拧结成很紧的麻花状没有余量,琴弦最右边的“蝇头”(蝴蝶结)已经被拉至岳山右侧以外了,这时就要重新上弦,初学者应找老师帮忙上弦

第二,漆面的保养。

传统工艺制琴采用的多是用大漆鹿角霜按比例混合做灰胎,灰胎分层干燥打磨,然后整体还要经过数月至一年达到一定程度干燥,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称“擦光法”,以达到一种温润的光泽效果(不同于化学漆的贼亮)。常说大漆鹿角漆胎坚硬如水泥,指甲都磕不动,没错,但我们常见水泥所制的墙体、构件表面时间不长也会有风化、磨损,所以不要盲目的认为传统工艺古琴表面就很结实不用保养。通过了解历代古琴传世实物可知,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于经常来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损是很常见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补痕迹,更有的琴经历代修补到如今琴的整体颜色都改变了。 所以对于古琴漆面的保养也要重视,要防止灰尘、曝晒、吹风、水淋、骤冷骤热、硬物刮蹭,不要靠暖气太近。小灰粒无孔不入,有些看不见的灰粒会藏在琴弦底部,按弦弹琴时它们就会夹在弦与面板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对面漆造成磨损,所以在弹琴前,要用软布,或用超市里卖的盒装无妨布材料的湿纸巾,稍凉干些,带些湿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弦底部。

练琴比较多时,琴面弦路下的面漆在按弦走音较多的地方可能产生漆面磨损,露出底下的灰胎,也属正常现象,不影响弹奏的情况下不必管它,等以后磨损的地方多一些、常弹的部位底下都有了,已影响美观,这时可联系斫琴师拿到制琴坊一并修复,重做一遍面漆即可,有信誉的制琴坊会给予保修。

另外初学者练琴时手指上可能缠胶布,胶布的布面较粗,为减少指甲、胶布对琴面的磨损,应采用医用“白凡士林”(药店有),对琴面、琴弦进行适当润滑。

第三,古琴的摆放。

制作合格的新制古琴,它的拱形结构和强度完全可以长期承受琴弦拉力,不松弦的情况下平放几十年也不会出现塌腰变形现象,平时放于琴桌上即可。主要是要防止落灰、防止直晒阳光、不要放在太靠近散热器的地方,要避免湿度和温度的骤变。冬季应将琴放在相对湿度在40-55%之间的室内,室内必须有加湿器,或将琴贴近于水盆之上,至少在龙池和凤沼下方各有一大点的水盆,要贴近一些,琴不碰到水面即可。夏季自然空气湿度就够了。

古琴放在桌面上,要有防滑垫,古人是用细长的沙包,今人可以用超市卖的汽车仪表盘上放东西用的那种车用防滑垫,剪成小条,放在琴与桌子接触的地方。注意琴轸不要直接放于桌面,那不是腿,琴轸是要悬空的。怎么放可参照教材和配套的DVD。

如果有条件,在墙上固定有软包或木质包裹的钉子,算好距离,挂琴于墙上,则古琴的受力会更加合理。如长期不弹琴弦应适当放松。新购古琴有一个稳定期,最好不要松弦,请老师将琴弦调到标准音高,以观察琴体变化,一般在北方古琴在正常琴弦拉力下过冬后,请老师看看没问题的,就算渡过稳定期了。

第四,古琴的清洁。

不要使用含有溶剂的去污、增光产品来清洁古琴,比如”碧丽珠”,虽一时光亮但长期使用会有化学成份渗入漆胎。最好用柔软干净的无妨布或眼镜布沾点纯净水每天将琴面上的手汗印与细小的灰尘擦拭干净。切忌用粗糙的布使劲擦,那样极易将琴面漆磨损,也会使琴弦脱丝。

第五,古琴的携带。

古琴一般都配有琴囊,有的琴还配有硬质琴盒,短途携带装入琴囊即可,抱琴时应大头朝上,琴尾朝下,注意保护琴轸、琴弦不要受到磕碰。长途旅行应将琴先装入软质琴囊,再装入硬质有缓冲层的专用琴盒。如果坐飞机,有的航班允许直接放在座位上的行李架,有的航班则要求走飞机底仓托运,托运的琴应将弦适当放松,配套琴盒琴是正好卡在盒内的,非配套琴盒要将空隙全部用软布塞紧。古琴不要放在受日晒的汽车内,秋冬季节更不能放在汽车里过夜。

古琴最忌在秋冬干燥季节,坐飞机直接从湿润的南方带到北方,如不得已,则要请教老师,可以采用特殊防护措施,防止琴体因突然干燥而变形开裂。而北方琴带到南方,一般没什么问题,我国南方地区很多古琴爱好者经常从北方知名斫琴师处订琴,未见明显的气候影响。而南方制作的琴到北方,很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琴材的特性是怕干,空气湿润则更适宜乐器保养。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畅情舒郁 · 琴能养疾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调养的意思是调整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形成对治疗疾病有利的内、外环境,保持最佳身体状态和精神状况,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调养疾病是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不赘言。

畅情舒郁 · 琴能养疾

琴者,情也。琴能养疾首先表现在琴能调畅人的情志,抒发情感,令人消愁解闷,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对情志性疾病的调养十分有益。并且琴中五音对应人身五脏,“宫”与“脾”相通,助脾健运;“商”与“肺”相通,舒达气机;“角”与“肝”相通,解郁制怒;“徵”与“心”相通,通调血脉;“羽”与 “肾”相通,养神宁志。

宋欧阳修在《送杨置序》中记载了他曾郁郁不得志,幽忧不平, 患上情绪病,后来通过琴声疗疾而痊愈,并把此法介绍给朋友杨置。其中谈到:“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矣。…予友杨君…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多作《琴说》以赠其行…”。说明疾病的产生与忧郁的情绪有关,药物只能化解病痛,而琴声 却能使内心平和,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

琴能养疾其次还表现在弹琴可使人精神专一,杂念皆消,从而心静神凝,精气内敛,同时还能活动手指,增强手指功能,可谓是动静结合,心身双修。名士嵇康既是著名琴家又是养生家,他的传世名作《养生论》提出“清虚静泰”的养生观,主张老庄的“无为”思想,“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使精神“无 为自得,体妙心玄”,神、意、心、身皆静,物我两忘,可使真气运行无滞,外无六淫之侵害,内无七情之干扰,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白居易晚年得风疾,古琴亦是他的心灵安慰,他写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已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消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抚琴静中有动,心静而手指在运动,使用指甲和指尖弄弦。按照中医理论,指甲是经络的末梢;指尖,也是十二经络中一些主要经络的终点末梢。弹琴中不断地按摩和运动这些末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和血脉,古琴不但治疗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还使他的手指拘挛得到治疗。他在《琴枕说》中写到:“昨因患两手中指拘 挛,医者言唯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唯弹琴为可”,他弹琴月余,便恢复了手指的灵活。由此可见,弹琴静中有动,动中求静,做到精气神三者统一的艺术理念和中医理论强调对精气神三者的调摄,使得“调阴与阳,精气乃充,合神与气,使神内藏”的养生目的是一致的。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您详细剖析古琴的制作工艺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制造工艺,在传统匠作分门中,属木作类,也属漆作类。中国漆艺以大漆为主要原料,又称“大漆作”,所制物品称“漆器”,由于古琴具有先木作后漆作的漆器特性,所以古琴也属于“漆器”类。

带您详细剖析古琴的制作工艺

明中期以前,中国的木器包括以软木和软杂木类为主的家具,因材质较松软,需要保护,故底漆的制作十分考究,主要采用披麻、挂灰、打磨、走水等程序。披麻就是在木器表面用大漆作粘合剂,褙一层麻布,可以对木器起保护作用并防开裂,古琴制作传统做法也是要褙布的,所不同的是古琴褙布不是整个琴体,而是其底板、侧面及面板的边缘部分,其作用除保护琴体外,对声音也会起调节作用。

挂灰就是上漆胎,漆饰家具如同古琴一样也要上漆胎的,基本的制作以大漆调合石膏制成,考究的做法也会用鹿角灰胎,胎的厚薄家具有一定的程式,而古琴的漆胎厚薄由其所要达到的声音效果决定,一般来讲,木胎共鸣大,漆胎需厚,可达三至五毫米,木胎共鸣小,漆胎宜薄,一二毫米厚即可。古琴的灰胎既对琴体起保护作用,也对古琴特殊音色的形成起很关键的作用,灰胎一般要上四层以上。

打磨就是每层漆灰要基本磨平,最后一层灰胎要精磨,不但要磨平,还要注意其造型。古琴的弦路下面须通过打磨去掉刹音。灰胎经打磨后,表面会留有毛孔和砂眼,需要进行走水工艺,其目的是彻底消除胎上的毛孔和砂眼,方法是用大漆调合细灰粉制成腻子,用牛角刮子等对漆胎通体刮涂,要基本收清,干后打磨。如此数遍,到表面无毛细孔即可。

带您详细剖析古琴的制作工艺

通过以上程序底漆制作完毕,就可以上面漆了。漆器的面漆主要用大漆,但须经过加工,主要是加入桐油,入锅熬制,制成熟漆,使大漆具有流平性。如是色漆,还需调入颜料。然后以漆刷涂刷在底胎上,这样的面漆很厚,经久耐用,很多古琴的面漆制作采用此类做法。

明中期以后,以紫檀、花梨、杞梓木、榉木、楠木、红木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受江南地区文人阶层的青睐,用品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为了彰显高级硬木家具的优美纹理和自然质感,披麻挂灰等工艺在硬木家具等用品上消失了。家具的髹漆变成直接在硬木表面打磨,然后“走水”,去除毛细孔和上面漆。但面漆如采用熟漆涂刷很厚,会掩盖硬木的天然色泽和纹理,所以一般会采用真丝团蘸生漆进行揩漆,由于漆膜较薄,容易产生“其面润滑、木理灿然”的效果。揩漆工艺也是古琴上面漆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是古琴揩漆次数远较其它木器为多。

关于斫琴所用原料与鉴别方法:

一、古琴的油漆:

1. 化学漆:光亮度大,漆脆,光滑,微微有籽粒。

2. 合成大漆(腰鼓漆):漆质光滑,丰润,流平性佳!仔细看有擦漆后留下的一丝丝痕迹。

3. 传统大漆(国漆):漆质坚韧光滑,如使用传统退光法,会有种有质感的光泽。

化学漆很容易辨别,合成大漆与传统大漆一般人就很难辨别。我们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发现将合成大漆涂抹在传统大漆的漆面上,合成大漆干不了(至少 2 、 3 个月内干不了);反之将传统大漆涂抹在合成大漆的漆面上会很快就干。也就是将合成大漆涂在琴上(最好是在琴底,一小块就行了),如果没干,油漆就是大漆;干了,就是合成大漆或其他油漆。

二、古琴的灰胎:

灰胎 鹿角霜、八宝灰、瓦灰 为主 灰胎以鹿角霜和八宝灰为最好,其次为瓦灰。

现在为了做旧美观,也是为了能让初学者看清,有时会把古琴的漆胎磨掉一些,露出点灰胎,鹿角霜颜色发金黄,八宝灰就不用细说了,如果灰胎全部是瓦灰就不会这样做了。

三、古琴的配件:

岳山、承露、轸池条、冠角(焦尾)、龈托、龙龈。这些都是斫琴时就粘上的,多数采用紫檀木、老红木、花梨木等材料, 但也有很多人将普通材料上色或搽上鞋油来冒充老红木或紫檀。这就要多了解木材知识,或在焦尾下贴处用砂纸擦一下,看完后用油或传统大漆擦擦,不会影响外观的。

琴轸、雁足 的材料有木化石、象牙、玉石、紫檀木、老红木、花梨木等。多数采用紫檀木、老红木、花梨木,但同样也有很多人通过上色或将木材浸泡在颜色水里来冒充,辨别方法同上即可。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乐府琴”与“文人琴”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乐府琴”与“文人琴”

自伏羲,神农,黄帝,炎帝时代削桐为琴,束丝为弦之后,早期的琴和瑟同鼓,磬,钟,管,埙等一起作为祭祀之乐,在帝王祭天地时,在庙堂祭祖宗时弹奏。那时琴乐的形式多半是参与乐队,为祭歌,祭舞伴奏。同时,也在祈雨,驱瘟疫或农事活动中参与活动。后来,琴乐逐渐从宗教,农事的乐队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

较早的著名琴师在春秋时期有楚国的钟仪,卫国的师娟,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襄,郑国的师文等。汉代对琴师有个专门名称“琴待诏”,作为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官,像赵定,龙德,嵇文革,羊盖等都是琴待诏。还有像赵飞燕这样擅长琴乐而歌舞又好。入宫受宠做了皇后,杜夔做到魏太乐令,地位比琴师,琴待诏高。唐代赵耶利是著名琴师,北宋朱文济是著名琴待诏,南宋汪元量也是著名琴师。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如明代名琴师沈太韶。不过汉唐以降民间琴人和文人琴家辈出,琴学成就和名声影响已远远超过宫廷乐府里的琴师。

从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琴乐已经遍布民间,尤其在文人中相当流行,人诗句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还有诗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那时琴乐已经用于表达爱情,文人琴亦逐渐萌芽,而区别于宫廷的乐府琴,同时民间已有杰出的琴人,琴家出现。如传说中成连和他的弟子伯牙。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己弹琴,并且在门人弟子中提倡弹琴,把琴看作是重要的乐教,孔子云:子路鼓琴,孔子闻之,尾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在于体,荀子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这就是文人琴的理念。

唐宋以来,民间琴家更是层出不穷,许多诗词名家如李白,范仲淹,白居易,苏东坡都是弹琴、听琴的行家,对于文人学士来说琴同书一样的重要,顷刻不离身。“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出门时书童挑的担子一头是书一头是琴。在文人琴加的诗,词,文的字里行间都溢流出关于琴的内容,琴人的交往,逸事等等。他们经常会以诗琴会友。三五知音相聚,弹琴赋诗,饮酒作画,构筑了一个气氛融洽的文人圈子,同宫廷乐府的琴师面对王公贵族的演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琴乐氛围。文人圈中的琴,在内容和形式上,以及功能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琴棋书画”中一个有机环节。琴在他们中间已不是单纯的一件乐器,而是藉以涵养性情,提高精神境界的道器。他们主张读书人要弹琴,弹琴人需读书。故而称为文人琴,以区别于乐府琴。在汉唐以降历朝历代中,文人琴始终是琴文化的主流。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林友仁的琴声》· 柴静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文 / 柴静

有一天,老颓说听一老头弹琴,当时众人稠坐,吵得很,老头目不旁逸,只顾吃黄豆喝酒。到了台上,黑暗里琴声一起,谁都不说话了。

“心里一坨坨不知道多少年的死疙瘩,被震松了。恐惧一波一波,不知所措,可是琴声不饶人,一步步紧逼,听到最紧要处,眼泪砸在胳膊上,一抬眼,离得太近了,酒气扑人,老头老泪含着,在灯底下晶光四射。 ”

《林友仁的琴声》· 柴静

这老头儿叫林友仁。

这力量不是来自于静穆,而是淮确,含住而不堕的情感。

我以前不喜欢 “古琴用来修身养性”这样的说法,所以不太听。总觉得有点装,像老颓说的,即使坐在五百里深山处,也只是“自负的骄傲而已”。

林友仁说:“他们只看到古琴是一种道器,但它首先是音乐。没有情感的音乐是音响,不是音乐。 ”

周云篷也这么说过,是生活最终变成了音乐,但是音乐并不是目的,它是没办法了。

就是这个“没办法”了。

就是这样,想念某人而生死两隔,挂念明知已逝的旧世界,没有办法了。只能打开这把古琴,这音乐里没有鼓励,也没有悲悯——谁有权利悲悯谁?连安慰都没有,安慰什么呢?有什么能安慰呢?

但琴声里都是了解。

那天看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最难做到的就是既往不恋。

因为人有感情。

有感情而不能自已,就成歌,成画,成一把琴。

曹雪芹说写红楼梦,是“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跟诺贝尔文学奖和畅销书都没有关系,只是“试遣愚衷”。艺术在我看来,就是这四个字“试遣愚衷”。

坐在那些金色大厅里的摇头摆尾的表演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歌与舞本来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暮春三月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是汉乐府里的“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现在呢,就像林友仁说:“当它走向舞台,更多的人呆若木鸡地仰视它时,它不能给人更多的快乐了。 ”

现在都在炒古琴,他有把琴,一千多年了,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他,他说用这把琴不是因为它有历史和身价什么的,是这把琴他弹的时候能弹出自己的心情,说明这琴做得不错,经过手手相传能留下来,仅此而已。

他也反感把民乐放在厅堂里“高雅化”,琴只属于琴社,“三五知已,琴声才能悠远”。

别去开发它,也别试着保护它。“不动就是保护”。

但这是个闹腾的时代。

“所以不能都按照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需要的就改,就扔。等下一个时代来临了,我们又需要了,再到哪里去要呢。还有现在都讲时尚,时尚是什么,你知道了就不时尚了。 ”

他的琴不是用来取悦人的。

“古代也有专门搞迎合的人,一个叫乐伎,一个叫乐工,现在叫音乐工作者,音乐是说自己的兴致,情致,你自己没有心,说别人的心,这个无法代表。如果你和人家心相同,同心相应,那你说的话才是人家的话。艺术这个东西不是事业。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显示。 ”他说。

写到这儿,想起非典的时候,北京城整个是空的,我们几个从医院出来也无处可去,就在后海边上呆着,空无一人,但有个老头儿,一件蓝布衣服,不戴口罩,一把二胡放在膝盖上,对着湖,拉一个下午,琴声让我踏实。

人生的负荷已经这么深,作为无歌无舞的汉族人,至少还有一点声音,千百年了,丝丝缕缕,也没有死灭。是我们的根,这声音来自太古,淡无味,却有情。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雷氏家族与雷琴的传奇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唐代最为著名的斫琴家是雷氏家族。四川雷氏造琴,传承三代共计九人,有雷绍、雷霄、雷震、雷威、雷俨、雷文、雷珏、雷会、雷迅。其造琴活动从开元起到开成止,前后约120多年,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3个历史时期。他们所制的琴被人们尊称为“雷琴”、“雷公琴”、“雷氏琴”。

《嫏嬛记》引前人之说:“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可见雷威所作之琴,并不拘泥于必须用梧桐、梓木,而是以峨眉松之良者为之,只部分使用桐木,却比桐木制作的还要好。在传世古琴中,尚未见有松木之作,文献中亦只此一例。

雷氏家族与雷琴的传奇

清末大琴学家杨宗稷在《藏琴录·序言》中说:“确修古琴数十,其中杉制者竟居十之三四,且有最著名之古琴与最著名大家所制之琴皆用杉,池沼间表以桐。”在此最早提出杉木制琴的问题,最著名之古琴应该是“旧藏佛氏著名唐琴九霄环佩”,最著名的制琴大家所制之琴,只有盛唐雷威所制的《云烟过眼录》著录的“春雷”琴,才是杉木所制而池沼间表以桐木的。《嫏嬛记》所说的峨眉松,实质是杉木。雷琴在槽腹制作上也与众不同。北宋苏轼《东坡志林》中说:“唐雷氏琴,自开元以至开成间世有人,然其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什么是雷氏家法?《东坡杂书琴事》中说开元十年造的雷琴“琴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此最不传之妙。”可见琴腹纳音的特殊做法,亦即上述雷氏第一代人所创造的家法。从“九霄环佩”与“春雷”两琴的纳音来看,都是在稍稍高的纳音中间,开出一条约五分深、一寸宽、通贯于纳音始终的圆沟。它既未增加琴面的厚度影响发音,又使龙池凤沼两个出音孔变得稍稍狭隘,借以延长共鸣箱中余音的扩散。

雷琴的声音特点,据《琴苑要录·斫琴记》载:“唐贤取重惟张、雷之琴(雷绍及震、威、张越也)。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陈氏乐书》载:“然斫制之妙,蜀称雷霄、郭亮,吴称沈镣、张越,宵、亮清雄沉细,镣、越虚鸣而响亮……凡琴音响者则必虚干,无温粹之韵,雷氏之琴其声宽大复兼湿润。”《渑水燕谈录》说雷琴“音极清实”。《六一居士诗话》说雷琴“其声清越,如击金石。”用传世的唐代雷琴相对照,具有家法特点的盛唐之作,虽已经历了上千年的自然变化,而上述音的特点依然存在,与它琴相较,其“清越如击金石”与“湿劲而雄”之异犹感突出,“九霄环佩”之音就是如此。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古琴之情、韵、静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古琴之情、韵、静

在众多乐器中,古琴是最通灵性的了。“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琴是魂,音律与万物相通。“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琴韵飘飞,深入众生魂魄,轻叹细诉,令万物息息相通,浑融一体。古来隐逸高人常爱穿一袭轻衣,一双芒鞋,背上书箧琴囊,纵情山水,流连忘返。琴是山水之友,“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闲暇之时,抚琴一曲,凭山吊水,将胸中逸兴尽情抒发。而自然界的音声似乎也懂琴韵,通人意,“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在琴的调理下,人与自然心意互通,直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琴质本高洁,乃风雅之物。在古代,只有真正懂琴识琴的高雅之士,才能摸清琴的音律,雅奏一曲,令天地为之动容。袁孝尼曾多次请求嵇康教他《广陵散》,但嵇康对他考察了很久,最终认为他不配学此琴曲,因此不曾教他。而嵇康品性直傲,蔑视权贵,最后临刑东市时,神气不变,索琴来从容淡定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琴韵与人格相和应,令其万古流芳。陶渊明也是个懂琴的人,他有一张没有弦的琴,作为自己的文房玩物。人家问他:“无弦之琴,有何用处?”他答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重本而舍末,有种返璞归真的禅意在里面。后来又有人将琴趣作为词的别称,词的高雅清丽,正好与琴相得益彰。

若只有人弹琴,而无人听琴,则琴韵不免陷于孤绝。当年伯牙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子期深悟其意,伯牙欣喜若狂,奉为至交,谓为“知音”。后来司马迁感叹道:“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知音难求,若无知音赏识,这琴韵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弹琴是一种境界,听琴也是一种境界。弹者用心抒发,听者悉心阐释,一鸣一和,心心相印,可谓两全互补。李白离蜀远游时,有个蜀僧浚为他弹琴送别,李白听琴后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但觉诗中琴音滔滔,似有诉不完的不舍之意,时光飞逝,听者仍沉浸其中不忍离去,而暮秋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伤感之情。知交好友伤别相惜之意,全在琴韵和诗句中传达,感人一至如斯。

琴情音近,琴之所以常被用来表达心声,实际上是因为琴中有情。苏东坡曾有首近于戏谑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声不在匣中,也不在指上,而是在心中。素手调琴,未成曲调先有情,每当情感郁郁有所思之际,人们总喜欢借琴抒情。琴韵起时,情深款款,意欲绵绵,勾起人无限思量。“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中女子竟以频频误弹来引起情郎的关注。《诗经》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琴瑟相合,正如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不离不弃。而习惯上又以续弦来指称男子丧妻后的续娶,琴上的弦就如同情人一般,亲密无间,情情爱爱相伴一生。“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自琴中逸出的琴韵,生发出多少情义,令人意惹情牵。

琴韵传情,也有着美的旋律。古代有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分别代表了四种美质。“号钟”壮美,琴音宏亮,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故而得名。齐桓公曾用它伴和演奏,悲壮的旋律突兀而出,令侍者无不泪流满面。也许只有齐桓公这种旷世枭雄,才能将历史的壮丽哀绝用琴音解读出来。“绕梁”柔美,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楚庄王陶醉其中居然七日不上朝,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它就象一个多情少女,温柔蚀骨,拼却红颜换君心,令多少男儿汉不爱江山爱美人。“绿绮”纯美,音色绝妙,情深意长。司马相如用它弹奏一曲《凤求凰》,竟引得卓文君一听钟情,与之私奔,缔结一段千古良缘。琴韵纯白无暇,温情流露,令芳心暗许。“焦尾”凄美,它是蔡邕用遭受火烧的残留桐木制成的,因琴尾留有焦痕,故而得名。它就象个心灵受到创伤的人,凄凉而忧郁,却发出内心最真诚的呐喊。“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一语道出它的忧伤本质。

琴韵的本质是一场静。弹琴时,避闹而取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琴音悠扬,更衬出环境的静谧,并起到很好的舒缓治疗内心的作用。弹琴时须心无杂念,不然心乱而琴乱,终不能成曲调。古时传说弹琴时若有无关的人在旁偷听,扰乱了心神,则容易断弦,琴也就弹不下去了,可见琴为心声,心静才能韵圆。“听琴知思静,说剑觉神扬。”琴和剑一静一动,互补共济,演绎出一个个剑胆琴心的动人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下空城计,除大开城门布下疑阵外,更是笑容可掬地在城楼上焚香弹琴,这琴声将数十万敌军视若无物,心情静如止水,仿佛成竹在胸,难怪司马懿大惊失色,以为中了埋伏而慌忙退兵。这一幕真堪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琴韵古雅深奥,婉转悠扬,是一种闲情逸致,自有一种孤洁幽僻的高尚情怀。“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这样的意境令我们感动。在经风历雨之后,琴看透世事,将人情镌刻埋藏于心中,它的归宿是淡泊。当生命的喧嚣逐渐散去,琴韵能带人回归本真,此时我们似乎能听到苏轼的吟哦:“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学琴 · 习琴动作要领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一、 端坐凝神,脊梁中正、忌左右摆动;

二、 全身放松,微微含胸拔背,头容正直,不仰不俯;

三、 松肩垂肘、顺腕、忌坐腕;

四、 双腿双足成平行、相距尺许(不同于有的琴谱上说双腿叉开、两脚八字式);

五、 右手运指要发挥自然、宜刚柔相济。既要避免软弱无力、又要防止火气过盛;

六、 右手指法宜肉甲并用、中锋、偏锋结合、灵活变化运用;

七、 左手运指宜松紧、虚实相结合。在移动时、手指取松(虚)、到徽位时手指取紧(实);

八、 左手指法要讲究吟、猱、淖、注、撞、逗、上、下、进退、往复、轻重、缓急等变化运用得当、切忌吟猱不分、处处颤抖流滑、时时带起等花招;

九、 弹琴要自然运劲、忌生硬用力;

十、 操琴应始终保持心静、意会,乃修身养性之道。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一、音色符号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散音。即弹奏空弦。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泛音。左手指当琴徽处轻轻一点,右手同时弹弦。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按音。左手在琴面上按弦而弹。按音弹法不在某一音或段落前注明。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开始。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二.右手指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擘。大指向内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托。大指向外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抹。食指向内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挑。食指向外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勾。中指向内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剔。中指向外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勾剔。勾剔连作。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打。名指向内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摘。名指向外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与挑的区别在于历的节奏较快。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急历。食指连挑两弦或三弦,历的弹法比挑的节奏快,急历更有强调快弹的意思。左手“跪”的古写法符号与右手“急历”符号相同。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连续出二声,这是蠲一根弦的弹法。如果是蠲两根弦,并不是按前法先后连作两次,而是在急速连抹相邻的两根弦后,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这两种弹法的蠲节奏相近,弹奏动作则完全不同。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轮。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连续出三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半轮。在同一弦上摘、剔,连续出二声,其速度通常会比全轮慢。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琐、长琐。在同一弦上急速剔、抹、挑三声为琐,若继而连续抹挑数声为长琐,长琐可加至六到十三声,通常七声使用较多。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如一声。在此符号之前的两声(有时也会数声)要同时弹出。如相差八度时的按、散音用剔弹出,如同一声。有时急速弹出的前后两声或数声也称作“如一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双弹。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弹出两个“如一声”的音,弹法是中、食两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后先剔后挑,出音有力。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拨。用食、中、名三指相并微屈,同时斜向左方快速拨入两根弦,出音有力。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剌。剌读作辣。用食、中、名三指于“拨”的反方向弹出两根弦,出音有力。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拨剌。此两指法常常连用。先拨后剌,弹奏有力度的双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伏。伏是针对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后突然伸开并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于弦上,遏止住余音,使琴音突然静止。这一指法过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须擦弦而过,发出一“沙”声,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与剌结合使用,先刺后伏,记作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撮。双音弹法,分小撮和大撮。小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一或两根弦,勾挑并作,出音要齐;大撮为被弹两弦之间隔三或四根弦,勾托并作,出音要齐。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齐撮:撮的古写。谱中会紧接标出某两弦,撮几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打圆。对此符号之前的两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托勾)又急弹一次,再缓弹一次,共出四声,如果从打圆符号之前两音算起,共出六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滚。用名指自内向外弹,连续摘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拂。用食指自外向内弹,连续抹四声至六声或七声,连成一片。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滚拂。前两种指法常常连用,先滚后拂。何弦起何弦止,谱上会另有弦位标明。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全扶。食指连抹两弦,中指紧接又连勾此两弦,名指随即捂住前一弦的余音。

三.左手指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大指。大指末节微屈。用侧面按琴弦。大指按弦有两个部位,一是有指甲部位,用半甲半肉按弦;二是大指骨节凸起部位,完全用肉按弦。当两或三根弦连弹时,两个部位就需兼用。左手按弦的四个指头中,大指使用最多。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食指。食指以指面自然地平按在弦上,但食指更多是用于点徽位上的泛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中指。中指以指面按弦,只在琴面的中、下准部位使用,上准不用。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名指。名指以指面偏左侧(小指方向)部位按弦,左手按弦的四个指头中,名指使用仅次于大指。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跪。用名指跪着按弦,多用于七弦五徽以上。弹法是名指中节、末节弯曲,以名指指背左侧部位按弦。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跪。与“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上。按弹得音后,按弦手指不离开弦向右走上一音或数音,音之间直接连接,不出滑奏效果。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下。与 “上”弹法相同而方向相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进。与“上”弹法相似,但只“上”一个音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退。与“下”弹法相似,但只“下”一个音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复。回复到原来的音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进复。进复连用,按弹得音后,上进一音位,又下回复原来音位,所以进复两音都是虚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退复。退复连用,按弹得音后,下退一音位,又上回复原来音位,所以退复两音都是虚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引。结合“上”、“下” 之用词,常写成“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或“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与“上”“下”不同的是,“引上”、“引下”的音过程略缓,有滑奏效果。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浒。按弹得音后略微停顿,再上至后一音位,琴谱中常写成“午上”, 上至何音位谱中会接着标示;另一说为上的幅度大至一个半音或一个半音以上,引上过程中不滞留者为浒。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淌。常写成“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即淌下,奏法与下相似,“淌”使“下”进行的音过程略缓,有滑奏效果,常用于下准。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往来。按弹得音后即连续绰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来数次。谱中不一定标出往来次数,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为常用。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撞。按弹得音后,手指向上(半音或一音无定规)急撞后再回到原位,过程很快。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逗。按弹得音的同时,手指急上复下少许,与撞的区别在于急上复下的音与弹弦同时进行,成为音头上的装饰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唤。右手弹弦出音的同时,左手急速向上少许,又退至音位之下少许,又复上至原音位,这些向上、向下和复上原音位的动作都在快速中进行,共同成为原音位音头上的装饰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掐起。大指按弦弹一声后,名指按于大指的下一音位,同时大指将已弹过的弦掐起,大指掐起时使用大指甲左侧边缘将弦向内拨,此时在名指所按音位上出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对起。与“掐起”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对过。与“掐起”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对按。与“掐起”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抓起。大指按弹之后,随即用大指抓起此弦散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带起。名指按弹之后,随即用名指带起此弦散音。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罨。名指按弹之后,大指在上一音位上击按弦得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罨。与“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虚罨。左右手不按不弹,左手用大指或名指在指定音位上击按弦得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推出。中指按弹第一弦后,随即用中指把弦向外推出得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不动。有两种用法,一是左手按弦得音后定住不动,有意使出音呆板枯槁;二是左手按弦得音后,右手另弹它弦散音时,左手仍按原音位不动,以便在原音位上接着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就。前一音用某指上、下至某徽时,需在此弦或另一弦弹奏,此时用“就”而不必再写某指、某徽位。有“就在此处弹”之意,是一种省略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绰。从下向上,向本位音滑奏,是上滑音记号。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绰。与“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注。从上向下,向本位音滑奏,是下滑音记号。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注。与“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古写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吟。弹出按音之后的余音上下微微波动,称之为吟。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长吟。在时值长的音位上多次作吟。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定吟。不移动按弦音位,只摇动手腕的吟,实是速度快而幅度极小的吟。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细吟。幅度小速度快的吟,与定吟的区别在于细吟是移动音位的。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急吟。动作急速的吟,与细吟类似而幅度略大。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缓吟。动作缓慢的吟。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游吟。幅度大至带进复的吟,通常作两次进复,实与猱弦相似。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猱。弹出按音之后的余音上下波动,幅度比吟大,上下半音至全音都可能。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长猱。在时值长的音位上多次作猱。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急猱。动作急速的猱。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缓猱。动作缓慢的猱。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有撞意之猱,猱的过程中手指向音位上方有撞击意,猱的幅度在多次急上复下中渐次减小;或是先作撞,撞后即在音位上方作猱,猱的幅度渐次减小。

四.左右手配合动作指法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分开。此谱字前应为抹挑连作或勾剔连作指法,当右指抹或勾弦出音以后,左指即向上进一音位,然后右指作挑或剔,左指随即复下原音位,复下之音往往带注。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声。左手大指或名指按弹出声之后,把弦抓起或带起得声,同时右手弹一空弦与其同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应合。左手名指或中指按弹出声之后,右手连弹二音或数音散声,此时按弦的左指或上或下,进退到右手弹出的空弦音相合的音位。有些古谱在左指按弹出声之后右手接着弹一散声相应也标记为应合,但通常只标记二声以上的应合。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放合。左手名指或大指按徽取声后再向内移动放开空弦,随即按弹相邻弦高八度音与刚才移动放开的空弦音相应合,应合的两声可以同声,也可能是前后紧接出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掐撮声。“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的古写,在此前已弹奏的两弦上作掐撮声。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掐撮三声。据此谱字前名指按音、空弦之撮音,左手大指作罨、掐起,右手撮;左手大指再作罨、掐起、罨、掐起,右手再撮。

五.速度、节奏符号及其它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少息。略作停顿之意。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少息。与“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同。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大息。停顿较长。用于需停留数拍之长音符。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急。急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缓。缓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紧、慢。表示快弹或慢弹。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入拍。表示以下段落节奏有拍子可循(非散板)。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入慢。表示此段进入慢弹,但此慢弹一般均与散弹、跌宕弹相同,不入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句号。一乐句后的标点,此处应有乐句结束的语气停顿。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间。某两徽之间的间。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再作。再弹一次。再弹的起点处会有一竖线表示。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从头再作。从乐曲开头或段落开头再弹一遍。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曲终。
  减字谱 · 指法符号简释:操终。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