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制作的“龙吟虎啸”琴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龙吟虎啸”在中国历代古琴中排名第三。排名第一位的是宋徽宗赵佶用过的一把名琴 ——“春雷”。“春雷”为唐代制琴大师雷威所做。这把古琴流传有序,堪称中国“第一琴”,只是目前不知何人收藏。排名第二的是唐代中国当作国礼送给日本的“金银平文”琴。该琴现藏日本正仓院,被日本视为国宝。
故宫博物院古琴专家郑珉中介绍,该琴腹中左刻一行“松雪道人识”五字。“松雪道人”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俯的号,可见“龙吟虎啸”琴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元代大家赵孟俯除了书法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外,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很高。这把“龙吟虎啸”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第一把赵孟俯制作的古琴,也是近四十年所见保存最完整的一张宋代古琴,应属于上等文物。
据说,赵孟俯死后,其子孙曾把“龙吟虎啸”赠送给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倪氏后人后来又完璧归赵,把琴还给赵孟俯后代,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人赵鸿雪的家属把琴卖给了江苏书画家董欣宾。
在2004年荣宝春季拍卖会,这把有近千年历史的古琴在众多买家二十多轮的争夺下终以385万元成交,而起拍价仅为80万元。 最后被著名书画家许麟庐之子许化迟先生以385万元收入囊中。
这把“龙吟虎啸”古琴为仲尼式,以虫蛀古桐材所制,通身髹以黑漆,久经使用,手指袍袖磨擦处露栗壳色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气盎然。琴背池上刻隶书“龙吟虎啸”四字,其下嵌一片古玉。琴通长122厘米,额宽19厘米,尾宽14厘米,四五徽间最厚处达6.5厘米。琴面金徽13枚,弧度浑圆头尾一致。
郑珉中还介绍说,传世古琴中,唐代蜀人雷越之琴以及宋仿之作已经看到,但没有看到唐代另一位制琴大师张越之琴以及宋仿之作。“龙吟虎啸”正好符合张越之琴“材分短小”、“形如筒瓦”、“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三个特点,因此也可以判断“龙吟虎啸”是几十年来发现的第一张张越风格的古琴。此琴琴套现收藏于浙江省丝绸博物馆。
近四十年所见最完整的宋琴——龙吟虎啸
在二十年前偶然见到一位张女士,得知江南名画家董欣宾先生藏有江南著名的宋代古琴,其后又陆续听说董先生不仅精于书画篆刻,对于诗词、散文、医学、武术、周易都十分精通,有深入的研究。而且着术甚丰。如此饱学之士可称为当代的奇才。还听说他不会弹琴,但对古琴却十分喜爱,平素与林友仁、梅日强诸琴家过从甚密,更不惜重金购藏古琴命公子学琴之用。近闻董先生归道山,而余竟未得识荆,实为生平一恨。今江南陶艺先生随董公子抱其先哲所遗古琴来访,因得见“龙吟虎啸”琴于寒斋,有此琴缘眼福不浅。
琴为仲尼式,系以虫蛀古桐材所制,通身髹以黑漆,久经使用,手指袍袖磨擦处露栗壳色漆,蛇腹断满布其上古气盎然。琴背池上刻寸许隶书“龙吟虎啸”四字,其下嵌古玉一片约4.5×6公分。腹中左刻寸楷一行为“松雪道人识”四字。青白玉轸足极光润。琴通长122,额宽19,尾宽14公分,四五微间最厚处为6.5公分。琴面金徽十三枚,弧度浑圆头尾一致。合缝严紧,天地柱均极牢固,周边断纹通天为未经剖修之器。略一勾拨音清越琳琅发金石之声,尤如环佩之音来自天际。这种琴音与宋人辑《琴苑要录》所述“琴为无声之乐,务存细紧”的要求相合,显然,是一张具有古人欣宾特点的宋琴,与那种胶合缝半开天地柱脱落的宋琴之音,自然有泾渭之别了。据闻琴为赵松雪故物,其子孙世守先人手泽直至后裔赵鸿雪,其流传之序如此。
在传世古琴中,唐代蜀人雷氏之琴及宋仿之作已经看到,但没有见到唐代吴人张越之琴及宋仿之作。张越之琴,据前人所述,其特点有三:第一是“材分短小”,第二是“形如筒瓦”,第三是“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今“龙吟虎啸”琴,较之盛唐雷威之“九宵环佩”无论宽长皆略短小,其琴面圆浑弧度头尾一致,颇具有筒瓦之象,而发音坚清激越,与张琴的特点相似,且同出自吴人之手,说它是宋仿张越之作颇为近之。
此琴传世年久,断纹多发纫锋,加以岳山略低不及一指,疑为屡磨弦沟所致,是以弦近琴面,有碍弹拨。倘能修平纫锋,稍稍补高岳山,张以加重丝弦,则坚清激越而润的元音自当复出。传世宋琴多经破损重修,如此完整用蛀桐之作,实属至为罕见之品。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